清晨微光尚未穿透磐石之基厚重的覆土层,控制室内己经亮如白昼。林默坐在控制台前,面前的屏幕上分屏显示着不同的内容:一边是磐石之基的详细三维结构图,另一边是正在缓慢滚动的、尝试破解PDA二级密码的程序日志。
破解进度依旧令人沮丧,各种算法组合被一一尝试、排除,如同蜗牛爬行。林默瞥了一眼,便不再关注。急也无用,只能寄希望于时间或者某个他尚未想到的突破口。
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基地的结构加固和防御体系升级上。昨夜成功处理掉尸体,暂时缓解了最大的物证隐患,但这并不代表“峰哥”组织的威胁消失。恰恰相反,对方损失了一个小队,必然会进行更猛烈的报复,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磐石之基,必须尽快从一个“安全屋”进化成真正的“堡垒”。
结构图上,他用红色标记出了几个关键区域:主入口通道、备用逃生通道、通风系统进出风口、以及与外界首接接触的几处结构薄弱点。这些地方,都需要用大量的钢材和高标号混凝土进行彻底加固。
他调出物资清单,在“建材”一栏下,开始详细罗列所需钢材的种类和数量:HRB400E抗震螺纹钢筋,预计需要五十吨;Q345B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用于关键区域内衬和闸门制造,厚度10mm和20mm两种规格,各需要十五吨;还有各种规格的H型钢、工字钢,用于支撑结构,总计约二十吨。
这是一个近百吨的钢材订单,再加上配套的水泥、沙石等辅料,工程量和资金量都相当巨大。
在敲定钢材需求后,林默拿起了加密通讯器,拨通了周建华教授的号码。现在是早上七点半,对于这位醉心研究的老教授来说,很可能己经在实验室了。
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传来周教授略带沙哑但精神十足的声音:“喂?是林默吗?”
“周教授,早上好,是我。没打扰您工作吧?”林默语气平和。
“不打扰不打扰,我刚到实验室,正准备开始今天的实验呢。”周教授的声音透着兴奋,“跟你说个好消息,我们团队在新型过滤材料的纤维均匀性和孔径控制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初步测试数据显示,对PM2.5级别颗粒物的单次过滤效率,比现有最顶级的HEPA滤网还要高出至少百分之十五,而且容尘量和结构强度也大大提升了!”
林默心中一动,这比他预想的还要快!“太好了,周教授!这绝对是个振奋人心的进展!这意味着离最终成品又近了一大步。”
“是啊!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性能测试,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气溶胶和有毒气体的吸附过滤效果,还有材料的耐久性和量产工艺优化。”周教授说道,“不过,林先生,后续的测试和中试生产,还需要更多的设备和原材料支持,之前您投入的资金……”
“资金不是问题。”林默立刻打断了他的顾虑,“周教授,您尽管放手去做。需要任何设备或材料,列出清单发给我,我会尽快落实。优先保证研发进度,时间很关键。”他加重了“时间很关键”这几个字。
“好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周教授显然松了口气,“我这就让团队整理详细的设备和材料需求清单。对了,林先生,你那边……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途需要这种高效过滤材料?我看你对进度似乎特别在意。”
“确实有一个重要的环境改造项目,对空气净化有极高的要求。”林默含糊地解释道,“这项技术对我至关重要。教授,拜托您了。”
“明白,明白!我一定全力以赴!”
结束通话,林默的心情好了不少。周教授的技术突破,是未来应对火山灰污染的关键一环,重要性甚至不亚于百吨燃料。
接下来,是解决近百吨钢材的问题。他没有选择联系那些大型钢厂的销售部门,流程繁琐,容易引起注意。他通过王律师之前提供的一些信息,找到了一个专门做大宗建材贸易的中间商,姓黄,据说路子很野,能搞到各种计划外或者库存积压的钢材,价格相对灵活,而且对客户的“项目细节”从不多问。
林默用一个不记名的号码联系上了黄老板,自称是一家新成立的环保工程公司“磐石环境”的采购负责人,需要为西部山区的一个“特种废弃物处理基地”项目采购一批钢材,要求质量可靠,交货隐蔽。
电话那头的黄老板声音粗犷,透着一股江湖气:“磐石环境?没听过。西部山区?那地方鸟不拉屎的,搞什么基地?算了,兄弟,我不管你搞啥,只要钱到位,你要的钢材,我给你弄来!螺纹钢、钢板、型钢,你说规格和吨位,我给你报价。不过我可告诉你,最近钢材价格一天一个样,而且查得严,运费和‘协调费’可不低。”
林默报出了详细的钢材规格和吨位。黄老板听完沉默了几秒,似乎在计算:“嚯,兄弟,你这手笔可不小啊!差不多一百吨了!行,都是常规型号,库存里应该有。我给你算算……这样,总价,包括运输和‘打点’,我给你报个实诚价,三百二十万。先付百分之三十定金,货到指定地点,验收没问题,付清尾款。地点你说,我安排车队给你送过去,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三百二十万,比市场价略高,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关键是对方承诺的隐蔽运输。这对林默来说至关重要。
“价格可以接受。”林默说道,“定金没问题。但我需要分批次送到海滨市西郊的废弃工业区,具体坐标和时间,我会提前通知你。第一批,我需要二十吨螺纹钢和十吨10mm钢板,三天内能送到吗?”
“西郊废弃工业区?那地方好啊,够偏僻!”黄老板笑了起来,“三天?没问题!你把定金打过来,我马上安排!尾款记得准备好现金,我不走账。”
“好。”
敲定了钢材供应,林默心中的一块大石也落了地。接下来几天,他需要协调好钢材的接收和转运。废弃军工厂地面部分的厂房,可以作为临时的卸货和初步处理点。
解决了材料问题,林默的注意力转向了基地的“獠牙”——主动防御系统。
他打开一个加密的浏览器,开始搜索特定的工业自动化组件和安防设备。他需要的不是市面上那些普通的家用安防,而是更硬核、更具威慑力的工业级甚至准军事级装备。
高压电网控制器、脉冲电子围栏系统、大功率定向声波驱散器(常用于机场驱鸟或特殊安保场合)、工业级催泪瓦斯喷射装置、重型液压驱动的合金闸门……这些东西,虽然管制严格,但通过拆分采购、伪装成工业自动化或特殊工程项目的名义,并非完全无法搞到。
更核心的,是他计划在基地关键通道和防御点布置的自动化武器平台。他不需要成品武器,那太敏感。他需要的是构成平台的核心组件:高精度伺服电机、环境感知传感器(红外、热成像、毫米波雷达)、目标识别与追踪算法模块(可以从一些开源的机器人或无人机项目获取)、以及坚固的、可以搭载他现有武器(如复合弩,甚至未来可能改装的工具)的万向支架。
他在几个国外的开源硬件社区和工业自动化论坛上,匿名发布了几个“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关节”和“恶劣环境目标追踪系统”的定制需求,并提供了相当的报酬。很快,就有几个匿名的开发者和小型工作室表示了兴趣。
林默仔细筛选着这些信息,大脑高速运转,规划着如何将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零件和技术,整合进磐石之基的防御体系中。他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任何胆敢觊觎此地的不速之客都将付出惨重代价的钢铁堡垒。
就在这时,加密通讯器再次震动。是刘经理发来的信息:
“林先生,第二批燃料己协调好。二十吨柴油。后天晚上十一点,南港码头第七仓库。老规矩。”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林默关闭了屏幕上的防御系统规划图,眼神重新变得锐利。
囤货、建设、防御,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末日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