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水电基础(二)

电力和供水管网的基础铺设工作,如同在黑暗的地下编织一张巨大的生命之网,繁琐而耗时。林默几乎将所有夜晚的时间都投入其中,白天的精力则被各种外界事务和零散采购所占据。

随着主供电线路的贯通和总配电室的初步成型,林默终于可以为地下核心区域提供稳定(虽然还很有限)的电力了。他从空间里取出那几台小型汽油发电机,轮流启动,通过临时线缆接入总配电室,然后分配到各个正在施工的区域。

有了充足的照明和电动工具的动力支持,地下施工的效率大大提高。

他开始着手更精细化的布线工作。在预留的生活区、控制室、种植区等房间内,他按照设计图纸,安装插座、开关面板、灯具接口,并将线路连接到各分区的配电箱。

同时,供水管道的铺设也在同步进行。主管道己经沿着主通道敷设完毕,现在需要将支管道引入各个房间,并预留好用水点接口(如洗手池、淋浴、马桶、种植灌溉接口等)。

为了保证饮用水的绝对安全,所有饮用水管道在安装前都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他还特意采购了一批管道内窥镜设备,用于检查焊接或熔接接口是否存在瑕疵。

在水电基础建设的同时,林默也没有忘记基地的“呼吸系统”——通风与空气净化。

地下空间最致命的问题之一就是通风不畅和空气污浊。尤其是在火山灰末世,如何将外界严重污染的空气净化后引入,并排出内部产生的废气(如二氧化碳、生活异味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技术难题。

林默的方案是建立一个多重冗余、具备内循环和外循环切换能力的中央空气处理系统。

他利用之前打通的那个连接地面的主通道,以及那个尚未完全打通的备用通风竖井,作为主要的进风和排风口。

在进风口端,他计划安装一个极其庞大的、多级过滤的空气预处理装置。这套装置将包括:

1. 粗效过滤层: 用于拦截较大的火山灰颗粒和杂物。

2. 中效过滤层: 进一步过滤较小的颗粒物。

3. 静电除尘装置: 利用高压静电吸附更微小的粉尘。

4. 高效HEPA过滤层: 采用H13甚至H14级别的滤网,过滤掉PM2.5甚至更小的颗粒物,这是核心过滤层。

5. 活性炭吸附层: 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如火山释放的二氧化硫)。

6. 紫外线杀菌装置: 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最终消毒。

这套预处理装置的体积和复杂程度,堪比一个小型的工业废气处理设施。林默己经开始利用空间里的材料和工具,着手制作其中的一些非标部件(如大型过滤箱体、静电发生装置等)。而核心的HEPA滤网和活性炭,则需要等待周教授的技术突破,或者先使用他之前囤积的成品滤芯进行替代。

净化后的新鲜空气,将通过粗大的主风管,被输送到地下基地的各个区域。每个房间再设置可调节风量的末端送风口。

同时,基地内部产生的污浊空气,则通过另一套独立的排风管道收集起来,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主要是除味和去除少量有害气体),然后通过那个备用的排风竖井排出到地面。

整个通风系统还需要配备大功率的风机(送风和排风)、风量调节阀、以及一套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根据室内空气质量(CO2浓度、温湿度等)自动调节新风量和内外循环比例,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滤芯寿命。

这是一项比水电系统更复杂、更精密的工程。林默目前只能先完成主风道的铺设和关键设备安装位置的预留。核心的空气处理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完善。

就在林默埋头于地下水电和通风系统基础建设的时候,外界也传来了一些好消息和新动态。

首先,那家化工厂的合同正式签署,一百二十万的方案费很快就打到了“磐石环境”的公司账户上(实际上是林默控制的一个隐蔽账户)。这笔巨款的到账,让林默的腰杆再次硬了起来,后续更大规模的囤货计划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实施了。

其次,他订购的那套一百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和五百千瓦时储能电池组,在支付了加急费和大部分款项后,也如期运抵了他指定的那个位于新基地厂区的废弃厂房内。林默利用夜晚时间,再次施展空间能力,将这些庞大而精密的设备全部收入囊中,等待着合适的时机进行安装。

最后,律师朋友那边也传来了一些关于“安保器材”渠道的消息,但大多是些市面上常见的监控、报警设备,林默之前己经采购了不少。至于更强力的、处于灰色地带的装备,律师朋友表示需要更谨慎地寻找门路,让他耐心等待。

林默知道,有些事情急不来。

他将新到账的资金做了规划,一部分用于支付即将到货的小型机床尾款和补充建材,另一部分则准备用于下一轮更大规模的食品和燃料采购。

地下基地里,临时发电机的嗡嗡声持续不断,新安装的LED灯带将通道和房间照亮。电线和水管如同生命的脉络,在墙壁和天花板上延伸。通风管道的雏形也己显现。

虽然距离一个真正完善、舒适、能够长期自持的末日堡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个“磐石之基”的核心骨架,己经在林默的手中,一点一点地被构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