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凤辇入宫觐圣颜!太医院群医束手,神医临危受命!

“沈大夫,恭喜!恭喜啊!”那官员笑容可掬,对着沈清微拱手道,“陛下特旨,体恤沈大夫为国为民,劳苦功高,特赐凤辇,迎您入宫。此乃天大的恩宠!”

沈清微也有些意外。

皇帝此举,无疑是向所有人表明了对她的重视,也无形中抬高了她的身份。

这份礼遇,既是荣耀,也是压力。

她敛衽一礼:“有劳大人,有劳各位公公宫娥。”

在众人惊羡、敬畏的目光中,沈清微登上凤辇。

柔软的锦垫,精致的熏香,无一不彰显着皇家的奢华。

随着内侍一声“起轿”,凤辇缓缓启动,朝着那座象征着权力巅峰的紫禁城驶去。

车轮滚滚,碾过青石板路。

透过轻晃的帷幔缝隙,沈清微看到宫墙高耸,红墙黄瓦连绵不绝,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越往里走,守卫越森严,气氛也越发肃穆。

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威压,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这里就是权力的中心,每一步踏出,都可能牵动无数人的命运,真正是如履薄冰。

凤辇最终停在了一处宫殿前。

在一名面白无须、眼神精明的老太监引领下,沈清微穿过几重回廊,来到御书房外。

“沈大夫,请在此稍候,容咱家通传。”老太监低声道。

片刻后,他出来躬身道:“陛下宣您觐见。”

沈清微整理了一下衣裙,跟着老太监走进御书房。

殿内陈设古朴大气,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龙涎香。

正前方的紫檀龙案后,端坐着一位身着明黄龙袍的中年男子,面容不怒自威,眼神深邃,正是当朝天子。

“民女沈清微,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沈清微恭敬地跪下行礼。

“平身。”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目光落在沈清微身上,带着审视,“你就是沈清微?城西瘟疫,你做得很好。”

“民女不敢居功,份内之事罢了。”

皇帝微微颔首,语气转为急切:“太子的病情,你可有把握?”虽是问句,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回陛下,民女需亲自为太子殿下诊治过后,方能定论。但民女定当竭尽所能。”沈清微不卑不亢。

皇帝沉吟片刻:“好。朕信你一次。来人,带沈大夫去偏殿休息,稍后去东宫。”

“谢陛下隆恩。”

沈清微被带到一处雅致的偏殿,刚安顿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殿外便传来一阵脚步声。

几位身穿太医院官袍、年纪皆在五旬开外的老者,鱼贯而入。

为首一人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带着几分倨傲和审视,正是太医院院使李济民。

李院使捻着胡须,上下打量着沈清微,皮笑肉不笑地开口:“这位,想必就是揭了皇榜,惊动圣驾的沈大夫了?”

他刻意加重了“大夫”二字,语气中的轻蔑显而易见,“年纪轻轻,口气倒是不小。太子殿下的病,连我等穷尽毕生所学都束手无策,沈大夫竟敢夸下海口?”

他身后几位御医也纷纷附和,眼神中充满了质疑和不屑。

“就是,黄毛丫头一个,懂什么疑难杂症?”

“不过是治了些寻常百姓的瘟疫,走了狗屎运罢了!”

“宫廷秘辛,岂是你能窥探的?”

这赤裸裸的下马威,沈清微早有预料。

她神色不变,声音清冷:“医者仁心,以救死扶伤为本。在下医术深浅,并非靠口舌之争,还需诊治过太子殿下才能见分晓。若各位前辈不信,清微愿与各位当场比试一番,也好让诸位心服。”

她竟主动提出比试?

众御医皆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看好戏的神情。

李院使冷笑一声:“好!有胆色!既然沈大夫如此自信,老夫便考校考校你!就以‘厥逆之症’为例,请沈大夫论述其病理病机,并提出诊治之法!”

“厥逆之症,轻者手足逆冷,重者神昏僵仆……”沈清微侃侃而谈,从《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引经据典,将厥症的寒热虚实、脏腑经络辨证明晰阐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一位方脸御医不服,立刻追问:“若寒热错杂,当如何处方?”

另一位矮胖御医紧接着发难:“若兼见痰饮水湿,又该如何加减?”

太医院的御医们轮番上阵,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试图从理论上将沈清微驳倒。

然而,沈清微凭借着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理解,结合对古代医籍的融会贯通,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辨证的疏漏之处,或是提出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思路。

她的回答不仅滴水不漏,甚至时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几轮辩论下来,原本气势汹汹的御医们渐渐没了声音,额头甚至渗出了细汗。

他们看向沈清微的眼神,从最初的轻蔑,逐渐变成了惊疑不定。

这女子年纪虽轻,但这医理之通透,辨证之精准,远超他们想象!

理论辩论占不到便宜,李院使脸色有些难看,决定换个方式:“纸上谈兵终是虚妄!殿内正好有一位老宫女,患咳喘顽疾多年,屡治不效。沈大夫若能当场诊明其病因,老夫便认你几分本事!”

这显然是想让她在实际诊断中出丑。

众御医精神一振,等着看她如何应对。

片刻后,一位面色晦暗、咳嗽连连的老宫女被带了进来。

沈清微上前,示意老宫女坐下,伸手搭脉。

她闭目凝神,指尖感受着脉搏的跳动。

【病理溯源启动……

目标:老宫女,慢性咳喘……

病史回溯……

肺气虚弱,脾失健运,痰湿内阻……

早年曾受风寒侵袭,失于调治……

近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痰湿壅盛……

太医院前期用药,多以宣肺化痰为主,忽略健脾之本……】

信息流在脑海中快速闪过。

沈清微睁开眼,松开手,语气平缓却肯定:“嬷嬷此症,病根在于早年外感风寒,邪气留滞肺经,日久耗伤肺气。

加之思虑伤脾,运化失职,水湿不化,聚而成痰,上储于肺,故而咳喘反复,痰多而粘稠。近期是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

老宫女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连连点头:“是……是啊!沈大夫说得一点不错!奴婢这毛病,看了多少御医,都没您说得这么清楚!”

沈清微继续道:“太医院先前所用方药,虽能暂时宣肺化痰,却未顾及脾胃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不健,则痰湿源源不断,故而屡治不效。若要根治,当以健脾燥湿、补肺益气为法,辅以化痰止咳……”她随口说了几个调整用药的思路,皆是切中要害。

这番诊断,不仅准确说出了病因病机、当前症状,甚至连太医院治疗的偏颇之处都点明了,简首如同亲见!

太医院众御医彻底呆住了。

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这……这简首是神乎其技!

望闻问切,竟能精准至此?

看向沈清微的目光,再无之前的轻视,只剩下惊疑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敬畏。

就在殿内气氛微妙之际,殿外传来内侍高亢的通报声:“陛下驾到——!”

众人连忙跪地迎接。

皇帝迈着大步走了进来,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太医院众人和一脸钦佩的老宫女,最后落在沈清微身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好一个沈清微!果然有几分真本事!李济民,你们现在可心服口服了?”

李院使老脸涨得通红,羞愧地低下头:“臣等……心服口服。沈大夫医术高明,臣等佩服。”

皇帝朗声道:“即日起,沈清微擢为御医,即刻入东宫,参与太子诊治!若能治愈太子,朕重重有赏!”

“臣(民女)遵旨!”太医院众人和沈清微齐声应答。

这道旨意,无疑是对沈清微医术的最高认可,也给了太医院一个响亮的耳光。

领旨之后,沈清微便在皇帝亲卫的护送下,前往东宫。

东宫内外,气氛凝重,宫人行走无声,个个面带忧色。

寝殿内,药味浓重。

沈清微终于见到了那位牵动着整个帝国神经的储君。

太子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微弱,偶尔身体会不受控制地抽搐一下,显然病势沉重。

旁边的小几上,堆放着厚厚一摞病案记录,是太医院数月来的诊治心血,却收效甚微。

沈清微翻开病案,看着上面语焉不详的记录和各种相互矛盾的症状描述,眉头渐渐蹙起。

“体热,神昏,惊厥,药石罔效……”

这究竟是什么病?

为何太医院这么多经验丰富的御医都束手无策?

是单纯的疑难杂症,还是……

另有隐情?

望着病榻上气息奄奄的太子,感受着殿内压抑沉重的气氛,沈清微知道,她的宫廷神医之路,才刚刚揭开序幕。

前方的挑战,远比她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凶险。

她的目光,落在了太子手腕上那根细不可察的红线上,心中微动。

或许,【病理溯源】能给她一些答案?

一场围绕着太子病情的宫廷风暴,己悄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