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通宵达旦的方案

回到位于市郊工业区的临时仓库,林默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城市内涝应急处理”创新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中。

仓库里虽然简陋,但胜在安静、无人打扰。他将那辆临时留用的面包车当作工作台,把笔记本电脑放在引擎盖上,自己则坐在一个从空间里取出的折叠凳上。

灯光来自一个连接着小型汽油发电机的LED工作灯,发电机的嗡嗡声在空旷的仓库里回响,反而让林默感到一种奇特的专注。

他首先调出了脑海中关于前世那场特大暴雨的零散记忆。具体的降雨量数据他记不清了,但他还记得几个关键的受灾点:市中心的几个大型地下商场、几条主要的地铁线路、以及地势低洼的老城区。他还记得当时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一些现有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应急抽水设备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些记忆碎片,为他的方案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超前”信息。他知道,他设计的方案必须能够应对远超常规设计标准的洪峰流量,并且要能快速部署到那些记忆中的重灾区。

林默打开专业的CAD软件和水力计算软件。这些都是他吃饭的家伙,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他的思路很清晰:单纯依靠改造现有固定排水设施,时间上来不及,投入也太大。应急方案的核心必须是“移动”和“高效”。

他首先构思的是一种“模块化大功率移动泵站”。这种泵站不同于传统笨重的抽水车,而是设计成可以快速拆卸、组合的标准模块。每个模块包含高性能潜水泵、柴油发动机(或外接电源接口)、控制系统和快速连接管道。

根据需要处理的积水量,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合多个模块,形成一个处理能力惊人的临时泵站集群。而且这些模块可以用普通货车运输,部署速度极快。

林默凭借着工程师的功底,迅速在CAD软件中绘制出泵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标注了关键尺寸、材料要求、以及接口标准。他还利用水力计算软件,模拟了不同模块组合下的理论抽水效率,并与现有常用的应急排水设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他设计的这种模块化泵站,在同等体积和重量下,排水效率至少能提升百分之五十以上!

光有强大的抽水能力还不够,还需要高效的调度和管理。

林默又提出了一个“基于实时数据的智能分洪调度系统”的构想。这个系统利用遍布城市关键节点的雨量计、水位传感器(可以临时快速布设),结合高精度地形数据和管网模型,实时预测洪峰的流向和汇集点。

然后,系统可以智能地调度各个移动泵站的启停和抽排方向,甚至可以控制部分现有管网的闸门,将洪水引导至预设的调蓄区(如大型公园绿地、废弃的工业水池等),最大限度地减轻核心城区的排水压力。

这个构想的关键在于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模型的准确性。林默知道,当前时间点,城市的基础设施数据可能没那么完善,但他可以在方案中强调其“前瞻性”和“可升级性”,并提供一套简化的、基于人工经验判断的辅助决策流程作为初期替代方案。

为了让方案更具说服力,林默还加入了关于新型材料的应用。比如,在快速封堵地下入口或加固临时堤坝方面,可以采用一种遇水快速膨胀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材料,这种材料在前世后期有所应用,但在当前时间点还比较新颖。

时间在专注的工作中飞速流逝。林默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前世的经验、今生的知识、以及那份对未来的紧迫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饿了,他就啃几口压缩饼干;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累了,就靠在车身上闭目养神几分钟,然后继续投入工作。

仓库里的灯光彻夜未熄,发电机的嗡嗡声也从未停止。

当第二天清晨的第一缕光线透过仓库高窗的缝隙照射进来时,林默终于完成了方案的最后一页。

一份厚达数十页,包含详细设计图纸、技术说明、性能分析、成本估算、实施步骤的完整技术方案,静静地躺在他的电脑硬盘里。

他给这份方案命名为——“‘洪峰清道夫’——城市特大暴雨模块化快速应急系统”。

林默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身体极度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他有强烈的自信,这份凝聚了他心血和超前认知的方案,绝对足够亮眼,足以打动那些评审专家!

他仔细检查了一遍文档,确认没有明显的疏漏和逻辑错误后,将其拷贝到U盘中。

接下来,就是将这份方案提交给市水务局和应急管理局。公告上留有专门的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林默没有犹豫,立刻用他那个虚构的“环境工程公司”的企业邮箱,将方案的电子版发送了过去。邮件正文中,他再次强调了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并表示随时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技术讲解和演示。

发送完毕,林默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

仓库外,新的一天己经开始。

他不知道这份方案能否立刻带来他急需的资金,但这至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在等待方案评审结果的同时,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囤货计划不能停,与周教授的后续接触也要跟进。

他看了看角落里那堆己经存入空间的防护用品,又想了想那张长长的“生命防线清单”。

道路还很漫长,但他己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林默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关闭了发电机和工作灯,锁好仓库门,准备先回一趟自己的住处,洗个澡,换身衣服,然后继续他的末日备战之旅。